Vol.029 20年来中国主要的传染病的疫情变化趋势
■ 関連タグ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周艺彪
姜庆五
2015年02月13日 MRIC by 医療ガバナンス学会 発行 http://medg.jp
自上世纪70年代起,由于人群卫生意识的增强、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卫生系统的逐渐健全,中国法定报告的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显著下降,传染病疾病谱也有了根本改变,以往高发病种发病率明显下降甚至绝迹,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出现了新的传染病病种。
1949年前,传染病是人类死亡原因的第一杀手,总死亡人数中15%是因传染病而致死的。从1970年开始,中国持续上报的18种法定传染病的年发病率呈现快速下降趋势,通过普查普治、预防服药或预防接种等一系列措施,疟疾、麻疹、百日咳和痢疾等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但1990年以后,上报传染病的年发病率呈现波动趋势(表1)。近几年,法定传染病的大多数发病和死亡病例都集中在几种主要的传染病上。报告病例数相对较多的传染病有结核病、乙型肝炎、梅毒、淋病等。中国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1997-2002年上升缓慢,2003年之后上升明显,2005年达到高峰,目前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中国是肝病大国,甲、乙、丙、丁、戊五型肝炎在中国均有流行,其中乙型肝炎患者最多。随着乙肝疫苗的推广普及及卫生意识的增强,新生乙肝人群不断降低,但每年仍有大量人群感染,2013年,病毒性乙肝发病125万余例,死亡739人。性传播疾病在中国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其发病呈快速增长的趋势。上世纪70年代前,性传播疾病在中国已基本被消除,但随着社会经济改革的进程,以及大量的流动人口,性传播疾病开始复苏并迅速增多,如今,淋病和梅毒已成为中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前五位之中。中国流行的寄生虫病病种较多,流行历史悠久。1949年后,血吸虫病和疟疾疫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广东省是中国登革热的高发地区,病例约占中国80%以上,1990-2010年共报告病例13 539例,而2014年广东省再次爆发登革热疫情,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38753例,其中重症病例20例,死亡病例6例。中国于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感染病例,之后在中国流行,现今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均已发现HIV感染者。截至2008年底,累计报告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病人276335人,其中艾滋病病人82322例,死亡 38150例,病死率较高,报告死亡数在中国居前五位。2008 年起手足口病被列入法定丙类传染病,至2010年3年间共报告341余万例,死亡1384 例。
21世纪后,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仍应作为卫生防病工作的重点,中国应将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肝)、肺结核、痢疾、手足口病、艾滋病等作为传染病防控重点,加强疫情监测,预防为主与防治结合。
表1 1985-2007年部分年份中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及死亡情况
发病率(1/10万) 死亡率(1/10万) 病死率(%)
1985 872.33 2.00 0.23
1990 292.22 1.15 0.40
1992 235.11 0.54 0.23
1993 189.82 0.47 0.25
1994 203.68 0.49 0.24
1995 176.24 0.34 0.19
1996 167.05 0.34 0.21
1997 192.11 0.33 0.17
1998 194.8 0.31 0.16
1999 197.63 0.27 0.14
2000 185.98 0.26 0.14
2004 235.85 0.53 0.22
2005 268.31 0.76 0.28
2006 266.83 0.81 0.30
2007 272.39 0.99 0.36
注:1990年以前报告的传染病包括鼠疫、副霍乱、白喉、流脑、百日咳、
猩红热、麻疹、流感、痢疾、伤寒副伤寒、病毒性肝炎、乙脑、疟疾、黑热
病、森林脑炎、恙虫病、出血热和钩端螺旋体病19种;1990-1995年包括的病
种见前页(但不包括新生儿破伤风、肺结核)。
http://expres.umin.jp/mric/mric_vol.029.pdf
Yibiao Zhou(周芸彪):上海復旦大学公衆衛生学院准教授。1996年北京医科大学卒。2006年復旦大学学位取得。専門は住血吸虫症の疫学で、130以上の論文を発表。
Qingwu JIANG(姜慶五):マカオ特別区政府衛生局顧問。1975年上海第一医科大学卒。同大学公衆衛生学院で疫学の学位取得後、ハーバード大学、バークレー大学、英国サセックス大学等留学を経て、1996年より2013年まで上海復旦大学公衆衛生学院学長。公衆衛生関連で多数の政府委員会や学会の役員を勤めている。専門は住血吸虫症やインフルエンザの疫学や対策。200以上の論文を発表。疫学の教科書編纂にも携わる。